当前位置:

“专题调研”解码“苏式出新“:人大代表赴苏取经,探路老城治理新刻度

发布日期: 2025-08-06 16:23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24日至25日,鼓楼区中央门街道人大代表及议政代表赴苏州开展基层治理专题培训,通过实地调研、经验交流,探索老旧小区焕新与民主实践的“苏州密码”。

制度溯源:从人大展示馆到金砖匠心

24日下午,培训班首站抵达苏州相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示馆。该馆以千余平方米展陈空间,系统呈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与基层实践。馆内六大板块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城人大实践”引发代表重点关注——相城区创新推出“代表进网格”、“产业链代表联络点”等机制,将民意触角延伸至社区与产业链一线,实现民生诉求精准响应。  

随后参观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则以非遗技艺呼应治理智慧。“金砖历经29道核心工序、两年锤炼方成良材”,这种“精益求精、水火相济”的工匠精神,恰如基层治理需经历的反复打磨与多元协同过程。 

实践解码:平江街道的“三大模式”

25日,培训班深入姑苏区平江街道,聚焦“四级调研文章”课题,与姑苏区人大代表、平江路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展开对话,探索老旧小区出新管理三大模式:  

1、“五位一体”破局业委会困境 

针对钮家巷社区老旧小区“业委会成立难”问题,街道构建“社区+街道+片警+业主+法律服务站”联动机制,由街道牵头审核业委会候选人资格,全程监督选举,将“群众催办”转为“政府助推”,成功激活“僵尸业委会”,推动物业费收缴率与公共设施整改率双提升。  

2、“102”物业工作法全域覆盖 

“1”核引领:社区党委统筹“红色管家”品牌,打造党员自治阵地;“0”物业盲区:通过连片托管模式,将无物业小区纳入邻近“大物业”服务范围,实现姑苏区首个物业管理全覆盖;“2”重考核: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日常+年度”双考核,设立物业红黑榜,倒逼服务质量升级。  

3、“微更新”绣花功夫焕活旧空间 

针对小区围墙脱落、地面坑洼等问题,推行“小体量、低成本、渐进式”改造。通过“海棠先锋”巡查上报-居民需求征集-专业工程队精准施工,仅用数日完成墙面美化和地面修复,以最小干预实现民生痛点“快修快补”。

  

交流中,中央门街道代表尤为关注精细化分类与长效化机制的结合。张英缨强调:“老城治理需像修复古画——既要分毫精准的绣花功夫,也要制度性保障防止‘反复破皮’”。例如,将物业考核结果纳入企业征信,依托社区规划师、城市体检师等7类专业队伍为小区出新提供技术支撑,这些举措让基层治理展现新面貌、新气象。

“御窑金砖的淬炼,是物理形态的重塑;小区出新工程,则是社区生命体的民主化再生。”本次培训通过制度溯源与实践解码,为中央门街道的基层治理注入新思路。代表们表示,将借鉴苏州模式,探索中央门老旧小区更新的“人文刻度”与“制度厚度”。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