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和集体资产是保障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这笔“家底”,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守护群众共同利益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宝塔桥街道按照省、市、区部署,率先试点建立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监督护航资产安全与高效利用,为基层资产管理监督探索新路径。 
锚定试点方向,夯实工作根基 此次试点工作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严格遵循上级部署、紧扣政策要求的扎实实践。街道深入学习省、市文件精神,在区人大常委会直接指导下,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确保试点工作“不偏航、不走样”。 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其纳入街道人大工委年度重点任务,通过专题会议、业务指导、经验交流等方式全程跟踪推进,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专门带队赴丹阳学习借鉴经验。街道工委更是将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两名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办公室协同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聚焦精准施策,健全监督链条 “无规矩不成方圆”,宝塔桥街道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构建起覆盖资产监管全流程的闭环体系。街道人大工委历经前期调研摸排、多轮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关于试点建立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工作办法(试行)》,既严格对标上级要求,又紧贴街道实际,避免“照搬照抄”,突出“务实管用”。 制度明确了“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依法监督、实效导向、稳步推进”五大原则,细化了报告形式与内容——每届任期内,届末年份提交综合报告全面反映资产“家底”,其他年份聚焦专项领域提交专题报告;明确了监督全流程——从前期调研、意见征集,到报告修改、会议听取,再到整改跟踪,环环相扣。同时,将审计、巡察结果作为监督重要依据,必要时启动专项审计,让监督既有“力度”又有“精度”。 
广纳民意民智,践行人民民主 “资产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街道始终将群众参与贯穿监督全过程,通过“调研摸排+座谈征询+代表联动”多种形式,让监督更接地气、更聚合力。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及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成员深入金陵村95号、金大公司、孙家洼78号等资产点位,实地清查资产现状。召开座谈会4场,向街道工委委员、财经预算专业代表及居民群众征求意见,累计收集建议30余条,均纳入制度完善和工作推进中。 区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全程参与指导,通过专题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邀请专家解读法律法规,让代表既“懂政策”又“会监督”。这种“多方参与、多维发力”的模式,不仅摸清了资产“家底”,更让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 
探索监督路径,助力资产增效 作为试点街道,宝塔桥街道在监督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一方面,实行“专项报告+综合报告”模式,2025年重点监督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同步启动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集体资产等前期调研,为2026年综合报告奠定基础,实现“由点及面、逐步全覆盖”。另一方面,推动监督与预决算审查、民生实事项目、审计整改等工作协同发力,形成“监督合力”,确保资产监管无死角。 通过试点,街道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逐步实现“底数清、责任明、机制顺”,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资产盘活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人大宝塔桥街道工委将于8月份召开全体代表会议,专题听取街道办事处关于2024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从试点探索到规范运行,宝塔桥街道正以扎实的监督实践,让国有和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在高效中增值,为基层资产管理监督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宝塔桥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