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区人大教育代表组和高校代表组在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织开展“在博物馆里读大学”活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陆敏、林建、梁春燕,部分教育代表组、高校代表组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教科文卫委、区教育局负责同志,部分区内中小学校长参加。 调研座谈会上,区人大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发展博物馆馆长、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方淩波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与研学项目,重点讲解了校史馆、珍稀动植物标本馆、自然艺术研究院等场馆的教育功能,并分享了“雕版印刷技艺传习”“非遗体验课程”“爱国主义教育之旅”等特色实践活动的成效。与会代表围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联动打造常态化合作平台、开发分学段研学课程、利用数字化技术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教师培训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博物馆成为中小学“行走的课堂”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陆敏主任对南京师范大学研学资源建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南师大博物馆的校史文化、自然科学与艺术教育资源独具特色,尤其是“馆校协同育人”模式为全区基础教育创新提供了思路,“在博物馆里读大学”是文化与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未来需进一步打通资源壁垒,开发定制化课程,构建“高校赋能、中小学受益”的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 ”建设,打造鼓楼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项目。 随后,代表们还实地考察了南师大近现代教育与艺术博物馆和自然艺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