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关于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号《审议意见书》的回复报告

发布日期: 2015-11-16 10:58 浏览次数:

鼓政〔2015〕171号

区政府关于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号《审议意见书》的回复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收到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政府关于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后,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从当前城市管理实际出发,对照意见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深入整改,大力提升市容卫生长效管理水平,确保《审议意见》执行落实到位,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重视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着力强化责任落实”的落实情况

    1.提高思想认识,以更实的举措推动长效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做好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对提高全区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作用,坚持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突出长效、常态管理,不断完善制度措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2015年市对区综合考核部分指标专项考核办法》,研究制定了《2015年街道城市长效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将市容景观管理、环境卫生管理、违建管控、门前三包管理等市容卫生长效管理任务纳入目标考核,明确责任分工,每月对工作任务进行考核检查,分析点评,落实改进措施,逐步固强补弱,扎实推动长效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今年1-7月份,在全市城市治理工作考核中,我区各专项和街道的考核成绩均有稳步提升,其中5-7月份考核成绩已跃升到城区组前3名,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考核成绩稳中求进。

2.强化组织领导,以更严的标准落实长效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区城市治理委员会对全区城市治理工作的综合统筹、力量配置、资源整合、宣传发动、公众参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由部门分割向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转变。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街道城市管理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考核、督查和奖惩,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大力推进全区城市治理工作“区、街、社区、管理单元”四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的构建,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管理责任到人。坚持月点评工作制度,每月对各街道城市治理考核情况进行排名,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讲评,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不断夯实城市管理基础。

3.加大经费保障,以更大的投入提升长效管理成效按照新定额标准,全面落实市政、绿化和环卫设施养护经费,并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小区院落保洁问题,结合市场化推进,大幅提高小区院落保洁的经费标准,改善群众“家门口”市容卫生状况。此外,在完成30辆城管执法车辆、110辆环卫洒水车、机扫车等环卫作业车辆和100余辆电动保洁车购置基础上,安排1700万元专项资金对四维新村、老菜市等10座公厕(含旱厕)和龙池庵、清凉山等8个垃圾中转站进行出新改造、提档升级,目前已全面启动。年内还计划投资690余万元,购置1200只果皮箱、4140只垃圾桶等设备进行配套、更新,提高基础设施完好率。

二、关于“进一步依法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标准”的落实情况

1.坚持依法管理,进一步提高法治化水平。在严格落实“7天×24小时”全覆盖执法巡查机制的基础上,按照“固化模式、规范流程、高效运转、文明查处”的网格化巡防要求,规范街道属地管理和执法责任落实,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增强区域联防联治,对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难点、热点问题,坚决依法予以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和指导,邀请市城管局法规处、市执法总队法制科、区法院行政庭等部门对区城管局、区执法大队、各街道执法中队管理人员、法制员、业务骨干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对城市管理政策、法规的了解,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效能。截至8月底,共办理简易程序案件4535起,一般程序案件914起。

2.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提高常态化水平。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积极化解城市管理矛盾,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一是规范停车秩序。对全区道路停车泊位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取消和调整不科学、不合理的影响交通的泊位施划,进一步优化道路停车泊位设置。复划后的道路停车泊位达13189个;新建草场门桥下、童家巷05片区两个临时空地停车场,空地停车场增加至9处,停车泊位增加至1600余个,并根据规划要求安装充电桩128个;更换含有信息化内容的停车牌376块;对群众反映多的沈举人巷、汉江路、石头城等重点难点区域停车秩序进行联合整治;加大违停贴单处罚力度,截至8月底违停贴单26000余张。二是着力提高市容卫生保洁质量。在全区主次干道全面推行精细化保洁模式,加强检查考核,严格落实每日“三洒水、两机扫、一冲洗”的作业标准;在垃圾中转站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通过视频录像对中转站规范作业情况进行实施监控;对作业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进一步规范和监管每一台作业车辆每日运行路线、时间和作业效果。三是提高市政、绿化养护质量。全面落实网格管理,按照“按级管理、分片巡视、责任到人”的原则,强化对养护单位的巡查考核。在提高养护定额经费的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市政、园林、绿化设施养护作业市场化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市政设施养护水平。在完成园林绿化设施的市场化招投标基础上,年底前完成市政设施市场化工作。

3.发挥科技优势,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按照既定的《鼓楼区“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方案》,加紧推进现有城管指挥运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工程,以适应新形势下城管工作发展的需要。目前,“智慧城管”一期改造工程已于7月20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研发单位,预计9月中旬完成基础平台开发,明年初正式投入运行。建成后的“智慧城管”指挥系统,将显著增强城市管理信息受理与快速处理功能,增加智能派单、图像分析等平台功能,建立店家、工地、停车场等管理单元数据库,为制定管理计划、整治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决策依据,实现城市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提高智能化指挥水平。

三、关于“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常态化管理”的落实情况

1.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区、街、社区、管理单元”四级网格化管理新机制。区级层面: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的区级指挥体系,指导统筹全区城市治理工作开展。逐步完成对全区主次干道、窗口地区、重点区域的全覆盖,实现区级层面执法、市政、环卫、停车“四位一体”的“班车式”综合巡防管理,发挥综合执法效能。街道层面:建立以街道(管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城管主任具体负责的管理平台。在加强对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停车管理站建设基础上,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工作站、原下关片区对应街道的保洁分公司组建工作。计划9月中旬街道市政设施工作站设立到位并开始运行;年底前完成原下关片区保洁分公司的组建,全面实现街道层面城管执法、市政绿化设施养护、停车秩序管理和环卫保洁的“四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充分发挥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功能。社区层面:建立以片区长、路段长为社区层面第一责任人,社区志愿者、积极分子等人员组成的管理平台,实行一岗多责制度,强化对社区市政、停车、环卫保洁等工作的巡查、上报。积极构建社区网格舆情信息工作站,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机制、任务联动处置机制、工作整改提高机制等,最终形成“信息采集、源头发现、问题处置、整改提高”的闭合工作流程。管理单元层面:以楼栋长作为管理单元管理负责人,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截至8月底,已完成区级、街道层面网格设置,社区网格架构已初步形成,各管理单元网格正在加快推进,预计10月底完成全覆盖。通过网格化巡防责任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各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市容卫生长效管理的全时段、全地域覆盖。

2.大力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加大整治力度,提升基础薄弱道路环境。针对铁北地区基础设施较薄弱的现状,对小市、幕府山街道辖区进行了集中整治,以中央北路、和燕路、黄家圩、燕亭路等道路为重点,全面清理沿街建筑立面乱设广告标牌、橱窗乱张贴等问题,道路沿线市容秩序及街景容貌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重难点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违章搭建、环境污染、占道经营等市容专项环境整治行动,共扣押渣土车辆93台次,扣押渣土运输证67个,查处施工单位102家;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1872次,查处水果机动车占道经营229起,教育、驱离占道经营行为30488次;拆除违章户外广告195处,面积1572.8平方米;拆除违建672处,面积13338.7平方米;整治占道洗车68次,查处占道洗车点79个;清拖车辆136辆次,城市市容市貌进一步好转。

3.全面实行门前三包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印制新版门前三包责任书3万余份,完成了换签工作。同时,以落实门前三包规定为抓手,彻底改善市容环境面貌。建立责任单位诚信评价系统,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探索构建全区门前三包责任主体诚信体系数据库。目前已展开对本底资料的调查统计工作,数字平台系统建设已委托专业机构加快研制。诚信系统建成后,将对全区责任主体各类涉及城管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记录和动态管理,生成责任单位诚信档案,依据诚信档案对责任主体进行有效监管,促进责任单位门前三包管理规定的落实,提高市容长效管理的成效。

3.改进优化考核方式,发挥引领传导作用完善《鼓楼区2015年街道城市长效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设立街道长效综合治理考核奖励经费1300万元/年,根据考核结果,按时兑现拨付。结合每月全市城市治理工作考核,建立健全区级层面的第三方检查评价和综合考核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第三方普查、复查、互查、下发问题督办单等形式,规范考核过程、完善评价体系、发挥监督作用。今年3月实施以来,已编印《鼓楼区城市治理第三方检查评价报告》6期,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城市治理问题17639处,依据《考核办法》对各街道第三方检查评价情况和包括第三方检查评价情况在内的综合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截至8月底,核拨奖励经费631.4万元,通过考核考评,进一步调动街道积极性,引领城市管理发展提高。

四、关于“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管理实效”的落实情况

1.深入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努力扩大城市管理影响力。先后与人民网、龙虎网、《南京日报》、《南京晨报》等网络、报刊媒体签订了合作协议,及时展示我区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亮点和成效,及时化解和回应网络舆情,消除对城管工作偏见,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支持城市管理工作。截至8月底,在电视、报纸及新媒体发表文章31篇,在政府网站平台发布信息74条,发布微博257条、微信24条,网站信息161条,在市城管局主办的《城市治理》、《南京环卫》等杂志刊物发表文章6篇,发行内部期刊《报告队长》8期。

2.深入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努力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结合网格化管理,积极组织城市管理知识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方式对《市容卫生管理条例》、门前三包、停车管理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截至8月底,向全区118个社区发放《给居民的一封信》1.2万份,宣传停车秩序的规范管理;与沿街店家详细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书》2.7万份、详细告知门前三包规定的内容;分区域、分片区组建“门前三包”自治联盟,完善红黑榜、微信群,引导公众参与、自管自律,引导辖区小区、沿街店家、单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3.深入开展执法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市民守法意识。将执法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典型违规案例的执法处罚,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对未履行“门前三包”制度的违章行为,上门督促违章店家和单位自行限期整改,对逾期仍未自行整改的个人和组织全面实施查处,依据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拒不自行整改、不履行门前三包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的执法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罚。对社会影响恶劣、造成后果严重、多次反复发生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法规上限实施处罚,增强广大市民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意识。

4.定期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努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融合社会治理资源,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城市治理公众委员等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工作机制,集思广益,共谋城市管理新发展,提高市容卫生长效管理水平。7月份,邀请40名区人大代表现场观摩新模范马路(精细化保洁)、三汊河大桥(环卫应急保障基地)、滨江试验段(休闲广场)城市治理标准化现场管理及城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情况;8月份,组织37名区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现场观摩小桃园(市民广场标准化建设示范点)、阅江楼街道(网格化试点)、漓江路(精细化保洁)、“门前三包”示范点。就城市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主动向人大代表和公众委员进行了汇报和介绍,认真听取了人大代表、公众委员工作建议和意见。通过邀请人大代表、公众委员等群体现场观摩,深入了解全区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现状,加强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努力形成和谐共管局面。

下一步,区政府将进一步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政府关于市容卫长效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继续在提高市容卫生长效管理水平上下工夫,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鼓楼区人民政府

                                                    2015年9月10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