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掘文化蕴涵 彰显滨江魅力

发布日期: 2014-09-15 11:11 浏览次数:

——关于打造文化旅游强区的几点思考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强区,彰显区域文化鲜明特色,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原鼓楼、下关两区融合以来,新的鼓楼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就这一命题谈几点粗浅思考:
    一、鼓楼打造文化旅游强区,应在滨江地区重点发力
    理由之一:滨江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最能代表南京的城市性格和特征。长江、秦淮河和古城墙赋予了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和灵魂,而三者结合得最紧密、最富底蕴、同时也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就在滨江地区。这里不仅拥有10公里滨江城市生活岸线,而且拥有着郑和七下西洋和近世对外开埠肇始之地的文化积淀;不仅拥有10余栋民国经典建筑遗存,而且拥有着当时交通运输、金融、邮电、商贸等百业兴盛繁华的盛景记忆;不仅拥有静海寺这一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屈辱蒙羞的历史见证,而且拥有着渡江胜利纪念馆、纪念碑等终结国家旧制、开启民族新生的红色档案;不仅拥有集山水城林、古都风韵于一体的狮子山阅江楼风景区,而且拥有着中山码头、火车西站、长江大桥等寓历史文化和现实功能相融溶的时代雕塑;不仅拥有江南水师学堂、十二中学等近现代教育发展的详尽记录,而且拥有着道胜堂、地藏寺、天妃宫等神灵祭祀教化的美丽传说,是南京大江风貌、历史遗存、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宗教民俗等文化旅游资源集中之地。
    理由之二:滨江地区正处在城市再造、资源重组、文化重塑的关键阶段,最易集中绘制古都、江城的文化图景。自2009年以来,滨江地区启动大面积拆迁改造,目前已进入拆迁扫尾攻坚与重点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的关键阶段:二板桥、永宁街、鲜鱼巷、商埠街等片区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宝善、东炮台、方家营等片区进入拆迁扫尾攻坚,铁路迁建工作扎实开展,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稳步实施,文保建筑保护性修缮和滨江岸线示范段建设等工作均取得了较快进展。同时,狮子山阅江楼景区完成了总体规划及核心景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和天妃桥、自动观光扶梯等配套设施建设,启动了对周边驴子巷、101厂、杨家花园等地块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这些工作,为集中整合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精品、重塑特色品牌形象提供了空间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合开发滨江文化旅游资源,须着力打好三张牌
    文化旅游开发应以满足人们“游、购、娱、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为前提,引导游客从中体味深层次人文精神为主旨。因此,加快滨江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必须突出“揽大江盛景,品古都风韵,和现代节奏”主线,重点打好“旅游景观改造、文化特色发掘、现代生活配套”三张牌,以狮子山阅江楼——明城墙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建设为主体,重视和抓好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开发建设,充分发掘文化蕴涵,充分释放资源潜力,认真策划文化旅游主题,强化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浅层景观旅游为主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游、体验游和休闲游转型,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题旅游项目,努力构建具有滨江特色的多业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加快推进旅游景观改造工程。重点抓好三个片区景观改造:一是以滨江示范段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滨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滨江立面现代城市生活景观,打造市民亲水休闲活动平台。二是以大马路民国建筑遗存保护性修缮开发为重点,加快研究滨江区域历史保留建筑改造开发的功能定位及利用方式,建设联结滨江风光带与阅江楼景区的文化廊桥。三是以创建阅江楼5A级景区为目标,加快拆除黄土山危旧房片区,以打造绿化、小品休闲区为目标实施景观改造工程,打通城墙以东绿色视觉走廊。
    加快实施文化特色发掘工程。重点发展文化博览业,增强游客“游”的目的性、文化性。文化博览业对深入发掘和充分展示滨江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推动了解和传播该领域发展状况及走势、拓宽社会参与与文化传播具有较高的集聚效应。结合滨江区域历史保留建筑保护性修缮开发,可考虑借助原港口候船厅辟建长江文化博物馆,依托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建设邮政通讯博物馆,结合火车西站功能转型打造铁路交通博物馆,推进提升大桥公园完善桥梁建筑博物馆,依托妈祖海神威行建设船舶博物馆充实天妃宫文化内涵,充分彰显南京滨江地区在长江文化发展、近代交通及公用事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加快完善现代生活配套工程。大力加强餐饮、宾馆、旅游商品、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满足好游客“食、住、购、娱”的实际需求。一是培育富有地域特色的餐饮服务业,主要提升江苏酒家民国大菜水平,引进秦淮风味小吃,研发随园食单、红楼食单等南京历史文化餐饮,增强“吃”的文化性。二是打造阅江楼商标冠名的系列特色旅游商品。深入研发满足高、中、低各层次消费水平,充分展示滨江文化风物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升“购”的吸引力。三是开发文化娱乐产品。以开发黄土山地块、绣球公园、小桃园、护城河、防空洞为主,增添群众广泛参与的休闲娱乐项目,结合长江邮轮和滨江岸线改造,着力打造文化演艺品牌,提升“娱”的影响力。
    三、加快滨江文化旅游开发,关键在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整合开发滨江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是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鼓楼特别是旅游品质的需要,是迈入“长江时代”、彰显滨江文化特色魅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解决影响推进建设的体制弊端,理顺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社会积极性,凝聚发展合力,为推进滨江地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要尽快改变目前分兵把守、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格局,按照“行政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将阅江楼景区一并纳入滨江商务区统一规划管理,可以考虑同一领导领衔挂帅、两个管委会分别运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运转模式,统一规划设计与建设进度,以利于滨江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统一开发和与商务区开发建设的同步运作。
    依托市场,多方筹资。大量资金投入的需求,是制约推进开发建设的主要瓶颈。为此,除了争取市、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也要开阔思路、面向社会,推行开发主体多元化,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风光带建设。要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思路,大胆吸取外地、外区旅游开发经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广泛吸引境外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大企业、集团参与开发建设;采取一定时限受益的做法,争取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加入开发建设;用“冠名权”、“户外广告”等形式,吸纳有关资金;采取资助、捐赠等形式新建、扩建宗教旅游项目等。
    招才引智,强化管理。重点是加强文化旅游开发专业人才的引进,制定优惠政策,招聘吸纳具有现代文化旅游理念,思路宽、会经营、懂管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规划、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经营管理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现有工作人员中物色挑选一些年纪较轻、文化层次较高、责任性较强、有发展潜力的人员,有计划地派往先进地区、知名景区实地学习产业理念和管理经验,或者送到旅游学校进修深造,开拓产业发展的视野和思路,进而培养出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能,更好更快地推动魅力滨江建设。

    (作者刘东生系区人大代表,阅江楼街道党工委书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