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体">">
当前位置:

审视鼓楼特色 重构空间

发布日期: 2013-10-30 16:35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A8版  发布日期:2013-10-30

  用多元化载体 促进高端化服务化融合

  新的城市功能定位需要新产业高端化发展来支撑,产业高端化发展需要新的载体建设来推动。通过加快南京长江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长江广场、复兴大厦、南京港(集团)总部大厦等载体建设,突出鼓楼区航运服务业的特色优势;依托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科技园等一批现有园区而发展起来的智能电网、物联网、节能环保等具有先发优势的产业,鼓楼区已经形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新优势,正朝着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方向迈进;依托科技资源优势,鼓楼区已经形成以南大苏福特、苏宁慧谷等为主的重点项目载体,强化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产品设计认证等服务,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知识经济为特征的软件城;同时,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新产业区、民国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特色园区在南京市整个城区范围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些独特的、多元化的载体优势将进一步加快鼓楼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建议利用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契机,依托长江岸线,科学规划“两带三区”,按照港城互动发展原则,打造两条临港产业带;按照功能化、集聚化原则,打造三个功能集聚区。建议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建设美丽鼓楼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议利用载体多元化、特色化优势,重点推进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高端商务、软件信息、航运服务等重点产业。

  (叶南客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抢抓机遇
 打造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目前鼓楼区域内集聚了从事内河航运、近海航运、远洋航运的航运企业逾百家,占全市总量的近一半。但主要以劳动相对密集的初级航运服务业为主,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与上海北外滩3000余家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对于打造长江中下游航运总部企业集聚次中心的目标而言,发展基础还十分薄弱。

  建议尽早编制《南京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规划》,尽快提高南京航运服务业集聚化程度。首先要着力为商务、口岸管理综合服务、规划展示及政策宣传、航运行业公共信息服务打造“四个平台”;其次,积极争取航运金融业务试点等政策,支持设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航运发展基金,住房公积金、证券基金等。建议对注册在鼓楼的航运企业或在鼓楼设立地区总部的大型航运企业,在市级层面实行财税优惠或财税补偿政策,吸引航运公司入驻。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专门的项目审批制度和程序,简化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史先荣 南京市人大代表,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扈国庆南京市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南京海事局局长)


  聚焦“长江秦淮”“民国”“高校”
 品质重塑建设三大景区

  鼓楼区拥用11千米长江岸线,11.7千米明城墙—秦淮河沿线串联的大量山水和人文资源,尚处待挖掘、待彰显、待利用阶段。鼓楼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打造时尚活力新鼓楼。建议突出滨江城区特色、山水城林交融一体特色,打造长江秦淮河景区;全区历史文化资源布局相对集中,布局点线面结合,相对集中。组织产权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资源,共同获利。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打造一轴、一区、多片的民国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中山北路为民国历史文化轴,以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为核心区,建设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滨江历史风貌区、天目路历史风貌区、傅厚岗历史风貌区等历史文化感强烈的特色街区;鼓楼区的高校分布独具特色,空间布局为“C”型,穿插于城区之中,打造高教历史文化景区。休闲、娱乐、旅游是人类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需求,立足于鼓楼的资源优势,打造好三大景区,必将吸引更多的人到鼓楼来旅游、投资、兴业。

  (张正康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


  不贪大求全
 产业瞄准高端商务

  新的鼓楼区涵盖了原鼓楼区和下关区的全部面积,空间扩大了,但单纯的空间扩大,不能代表区域的发展条件必定会改善,更不能直接转化成更好更快可持续的发展。客观认识新鼓楼的空间现状,区域面积不等于发展空间,有时甚至是发展负担。新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产出可能不相对应,旧区改造大多数更是长期的净投入,并无任何产出许多旧城区的功能改造,能改善环境但无直接经济性产出。重视审视鼓楼的空间,首善之区要成为优质居住区,其次是作为优质居住区的配套。在产业上,首要就是规划好总部区及配套政策,规划出高端总部商务区,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这一块,要对号入住,不搞统一开发,但要统一规划,准备十年、二十年填满。

  (朱献国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新城市商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完善政策体系
 提升楼宇品质

  鼓楼高端品牌楼宇较为缺乏,目前区内最高端的两幢商务楼宇——紫峰大厦和南京国际广场,尽管硬件条件尚可,但与上海黄浦区的太古广场、恒隆广场相比,无论是楼宇的经济贡献、入驻企业层次,还是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招商实力、运营理念都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83%的世界级跨国公司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办公场地,而鼓楼现有64.8%的楼宇为分散产权,众多的业主、复杂的产权关系为产业化招商和集群化的产业培育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以培育高端业态为目标,完善政策体系。对于纳入全市和全区重点支持的商务楼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订优惠政策,如对采用融资租赁手段实行售后回租的商务楼宇给予房产税先征后返的鼓励政策等。另一方面,要优化商务楼宇发展规划。结合鼓楼“十二五”规划和产业发展要求,主动与规划部门对接,科学制定楼宇经济空间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楼宇的合理集聚和布局。对于一些虽然老旧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重点商务楼宇实施二次开发。

  (蔡建勋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